网站地图 | 设为主页 | 加入收藏夹

当前位置:首页->新闻中心 -> 技术支持
增强全民反恐意识,建设反恐预警报警系统
分享到:     浏览次数:1973次 2014/8/1

从美国“9·11”到新疆“7·5”事件,再到天安门金水桥事件,到最近的昆明火车站事件,再到430日晚发生在乌鲁木齐火车站的暴力恐怖性质的爆炸案件,中国人的安全意识、安全需求都被逐步激活,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尽管恐怖袭击事件已近在眼前,但如何做到基本的预防和应对,尚需要专业指导。您可以不知道究竟哪里会发生恐怖袭击,但您必须知道反恐的智慧在哪里。

 

首先,务必要提高生活中的防恐与反恐意识。目前,中国的恐怖威胁正在转型升级。从专门针对军警部门的硬目标转向交通工具、人员密集场所等软目标的趋势明显,地铁、车站和公交受恐怖袭击的风险上升。当然,就个人来说,没有必要因噎废食而放弃乘车和购物,但确实应该倍加小心。乘坐地铁和公交时,要时刻注意周围有无可疑人员和物品。例如,如果发现无人认领的背包,最好不用去动它,而是报警。逛商场时,应对商场的楼梯位置和逃生通道心中有数,一旦有突发事件,可以迅速撤离。

 

其次,务必要掌握基本的预防恐怖袭击的常识,具备基本的识别恐怖袭击意图与能力的能力。比如,对于类似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,尽量要有辨别意识,要做有心人,并做出自己的安全判断。如果你直觉认为什么东西不对劲,那么试图分析一下。平时要在注意学习各种反恐常识。比如,如果去看球赛,看到一个像是被遗弃的包裹,要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;用作汽车炸弹的汽车,往往有一些特点,好像被偷过,或者超载严重;如果周遭出现强烈的奇怪气味(水果、花朵、青草味儿等),可能接下来的是一场化学物质袭击。对于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,应该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,一看、二听、三嗅。在嗅的过程中,如果有臭鸡蛋味可能是黑火药,如有强烈的氨水味可能就是自制硝铵炸药。

 

再次,遇事冷静,反应迅速,但千万不要惊慌。谓所临危不乱,就在于此,既要求有较强的心理素质,也要求有基本的快速反应能力。2008年奥运会前夕,中国公安部反恐怖局曾组织专业力量编写《公民防范恐怖袭击手册》,针对公民识别和应对恐怖活动和恐怖分子,一共设计了39种场景,包括爆炸、纵火、枪击、劫持甚至化学、生物和辐射等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39种场景中,几乎每种情形的第一要求都是保持镇静,不要惊慌失措,而后才是判明所处位置,选择安全通道及时撤离。建议学习一下这本反恐手册,增强反恐意识,尤其建议孩童和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学习,这也是基本的生存技能之一。

 

最后,若看到,要举报。你可以不知道恐怖主义的危险在哪里,但你一定要知道应对应对恐怖主义的智慧在哪里。人民防线群防群治是中国应对事件的传统优势,就连美国在“9·11”后也创造性提出全民反恐的举措。可见,提高民众的预警和报警意识十分必要。

 

另外,政府应该加大反恐设施的投入,建设反恐预警联网报警系统,采用联动预防的方法,一旦发生警情,周围安保人员立刻赶到现场支援,将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。

 

2009年,时任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珍妮特·纳波利塔诺宣布若看到,要举报的全民反恐战略,并强调说:必须把民众当作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,而不仅仅是受保护的对象。各州联邦政府也推出新的全民反恐措施,比如,洛杉矶警察局推出名为我警戒”(iWATCH)的反恐预警新系统,通过宣传手册、公共服务信息和社团会议向社区居民宣传反恐知识,明确告知人们应该及时报警的可疑情况。对于中国民众而言,自觉加入到反恐防恐工作,发现异常及时报警,已成为新形势下维护个体安全的责任,也是反恐第一道防线。

 

“9·11”恐怖袭击发生前,美国民众对于恐怖袭击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。此后十几年间,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意识迅速得到提高。政府和民间都在努力传达全民反恐概念。对中国而言,随着恐怖威胁上升,也许要经历美国可能经历过的阵痛,老百姓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防恐意识日显必要,建设反恐预警报警机制也显得愈发重要。

 

友情链接:硅胶制品|家用报警器|超市防盗|三星液晶拼接|杭州监控安装|中国安防网|有机肥设备|65锰弹簧钢板|
深安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48568号
电话:0755-33022113 传真: